English

走进作家的情感深处

1998-11-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爱臣 我有话说

 运用新的文学批评手段,从更新的视角去解读现代文学经典,真正进入作家的心灵深处,发现其深层的对社会、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这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不管我们如何看待文学,阅读文学的要件少不了读者独立自主的介入,透过具体的阅读、解释,进而理出作品的隐性结构,并将作品与现实错综复杂的关联勾勒出来。简言之,读者必须利用有系统的阅读模式,挖掘作品的深层,并将作者的难言之隐一一加以披露,借助这种精神分析批评模式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方法,即为“症候式分析”,其独到之处在于点出前人所未见之盲点,敦促读者对现代经典作品重新诠释,重新体认,描绘中国现代文学更为生动鲜活的图像。

长久以来,人云亦云是文学批评的弊端,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蓝棣之先生著的《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则另辟蹊径。作者认为,批评不应只停留于对文学的表层动机、符号、意蕴结构的阐释,而应“再深一步,要考察、探索那些作家不明确但又确实左右他创作的那些心理过程,探询他虚构人物的潜在动因,以及他的作品与读者的无意识联系。总之,考察作家创作中的无意识趋向,把作家没有明确察觉出来的东西阐发出来”,从而越过表层、外层空间,通往作家心理、本文结构的里层、深层空间,以重新解释作品中某些悖逆、含混的类似症候的疑团,重新阐释作品的意义。

于是,借助这种症候式的分析方法,作者在巴金的《家》中发现了一个由觉慧、琴、觉民组成的三角恋爱的无意识结构,正由于觉慧对琴的无意识爱恋,使他在鸣凤悲剧发生前软弱犹豫和冷淡,也使他在觉民与琴爱情胜利后毅然出走。这种无意识与巴金青年时代朦胧的爱情体验有着联系。

同样,借助这种症候式的分析方法,作者对老舍的《骆驼祥子》也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社会历史批评的心理阐释系统。他通过对本文的细读和大量旁证材料的考订,从祥子三起三落、买车卖车的故事中找到了一个无意识的故事,在本文中找到了一个潜文本,即祥子被虎妞引诱,继而被强加婚姻,最后走向毁灭和堕落。因而小说就有了两个层面的意义,本文所叙述的故事,再现了私有制度、军阀政治对劳动民众生存权利的剥夺,而潜文本所叙述的故事,则表达了由强加的、令人恐惧的性缠绕和性关系所带来的痛苦、绝望和腐蚀。如果说本文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批判,那么潜文本就是现代婚姻启示录。

再比如茅盾笔下的“妻子”形象,往往更像端庄娴淑的母亲,这大概是茅盾自己的婚姻经验和婚姻价值标准的无意识外化;鲁迅创作《呐喊》,一方面是有意识地为“用”而作,要听将令以慰藉前驱者的寂寞,另一方面在无意识中他则是在回忆青年时代所做过的梦,一方面他意识到文学应该体现“亮色”,另一方面他又无意识地传达着自己心灵的寂寞与悲哀;钱钟书写《围城》,也并非是幸福的智慧者远观世界,杜撰故事来点拨众生,而是身在“围城”的作者本人曲折而又压抑的供状。

蓝棣之先生运用这种方法对现代文学史上十七部经典作品进行反复研究,可以说是以科学发明的心态方法来从事文学研究的。

有位批评家这样说:一切优秀的、有分量的、作家倾注了真情的作品,都是有病呻吟之作,因此方称得上文学经典。一切无病呻吟之作都没有症候,即使有也是假的,经不住症候式分析。运用新的文学批评手段,从更新的视角去解读现代文学经典,真正进入作家的心灵深处,发现其深层的对社会、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这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